《春日偶成》诗改文(洛阳小学四8班组稿)
题记:学完古诗《春日偶成》后,结合课后习题,我班学生将这首古诗进行了改写。根据古诗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春日偶成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8)班 陈一宇
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天,天气非常晴朗,天空是一碧如洗,浮云淡薄,微风正在轻轻地吹拂着,正是接近中午的时候。
这个时候,大学问家程颢正在书房里做着学问。忽然他听到窗外有鸟儿在啼叫。望着窗外那明媚的春光,他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书和笔,走出了家门。
一阵微风吹来,微风中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花朵的清香。程颢慢慢地向前走着。他看到路旁的花已经竞相开放了。它们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把绿色的大地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路旁的垂柳也已经将柔软的枝条舒展下来了,嫩绿的柳叶洒满了枝头,在“风弟弟”的拨弄下,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就这样,程颢靠着花儿,沿着柳树,一直走到了前面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鱼虾。
程颢感受着这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百花齐放的春天,心里非常高兴。他高兴地压抑不住自己的心跳,心里喷射出了快乐的火花。
这时,有一群路人走过,看到大学问家程颢居然在这里看风景,像一个少年似的,那么快乐,都很好奇。程颢似乎看出了路人的疑问,他不禁笑了笑,便低声吟诵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点评:文章语句自然流畅、生动优美,写成了一片极好的散文。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色写得极美。让读者感同身受,也较好地体验到古诗作者程颢春日郊游的快乐。
春日偶成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8)班 李美姝
古时候,有位大学问家,名叫程颢。
春日的一天,程颢正在书房里做学问。窗外,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清脆动听的歌声,吸引了正在书房里的程颢。程颢随着鸟儿的歌声走出了书房。一走出书房,外面的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百花盛开,显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程颢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便想先放下手中的工作,趁着这大好景色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程颢来到田野乡间,这时候正是近中午的时候,天上浮云淡薄,白云随风飘荡,有时像小兔,有时像白马。站在田埂上,微风吹拂着脸庞,没有冬天的寒冷,只有春天的溫暖。
程颢边走边欣赏田野的美丽风光。走着走着,程颢就走到了花草芬芳的小路上。花儿是那么的鲜艳美丽,绿叶映衬着红花,为它增添了许多美。小路的两旁种着一排排的柳树。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芽,在微风中,千万条柔柳像小姑娘的小辫儿似的随风飘荡。程颢便靠着花儿,沿着柳树一直走到了前面的小河。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里玩耍,自由自在。
程颢内心快乐极了,陶醉于美景之中。当时路过的人很好奇,不由地交头接耳起来。程颢看到后不禁想:也许路人会想我现在不是应该在书房里写着的吗?怎么还有闲功夫在这里玩耍呢?我是不是也在学少年偷懒呢?
想到这儿,程颢便笑了起来,吟诵道:
云 淡 风 轻近 午 天,
傍 花 随 柳 过 前 川;
时 人 不 识 余 心 乐;
将 谓 偷 闲 学 少 年.
点评:小作者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并完整有序地改写成了一个故事。对于程颢的心理活动描写较详细。
春日偶成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四(8)班 陈宇栋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天程颢去郊外游玩。快到中午了,阳光明媚。淡淡的云,轻轻的风,都显得十分美丽。
程颢来到草地上。小草们已经探出了它们的小绿脑袋,像是在欢迎程颢的到来。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程颢来到花丛中。这时已经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有粉红色的桃花,有洁白的梨花,有黄色的蒲公英花……它们的形状可多了,有的像喇叭,在吹奏歌曲;有的像蝴蝶,随风飞翔;还有的像小手,在欢迎春天的到来。美丽的花儿引来了无数的蝴蝶、蜜蜂。蜜蜂在花丛中勤劳地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程颢又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只见小河边的柳树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芽,在看外面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呢!柳树姑娘对着清澈平静的河面,一边照镜子,一边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
程颢看着美丽的春景,不禁高兴地手舞足蹈。路过的人看到程颢这个样子,也许就会疑问道:“这不是大学问家程颢吗?他怎么会在这里学少年偷懒呢!"看到这情景,程颢不禁低声吟诵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点评:在描写春天的景象时,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拟人句的运用,熟练巧妙,为文章增色不少。
指导老师:马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