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访大诗人
——访儿童诗人王宜振有感
六(6)班 朱天琪
王宜振,相信大家都不生疏吧,我们都学过他的儿童诗《秋天》。11月20日,我校召开了“海峡两岸儿童诗研讨会”,来自各地的著名儿童诗人济济一堂,其中包括樊发稼、陈木城等等。这么好的机会,可轮到我们小记者大显身手了,这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著名儿童诗人王宜振爷爷。
王宜振可是有名的儿童诗人呢!他写的儿童诗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所以我们又称他“教材诗人”。
采访时间马上要到了,小记者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我也例外,用期盼的眼神望着门口。马上就能看见心目中的大诗人王宜振爷爷了,真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想到这,心中便充满了期待。不一会儿,王宜振爷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六(4)班的小记者沈楠迫不及待地站起来,问道:“王宜振爷爷,您好,我是六(4)班的小记者沈楠。请问有很多人都在家养老了,而您却坚持写诗,而且每日一诗,为什么呢?”
王宜振爷爷想了想,笑眯眯地为我们回答问题……
顿时,我惊呆了,面前的这个人可是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曾发表过无数受儿童喜爱的诗歌,可刚才那如此认真地回答问题的他,只有对孩子的爱,一点也没有大诗人所有的架子。他的回答更是让我深有感触,他是那么认真,充满着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的回答都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知灼见,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上……
这时,又一个小记者站起来问道:“您的灵感从何而来?”
王宜振爷爷说,灵感来了,你就要抓住他。它像小马驹,你不及时抓住,它就跑了。灵感来了像闪电,一闪而过。我们有的时候就因为一件小事引发了灵感,但却总是轻易地放过它。你应该觉也不睡,饭也不吃,马上写出来。有的同学写儿童诗时总是抓耳挠腮,说没有素材,其实素材哪里没有?只是他没有抓住灵感。所以,我们身边要常备一本小本本,一有灵感就立刻记录下来,不轻易放过。其实,一个小小的素材就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听了王宜振爷爷的这番教导,我茅塞顿开。今后,我一定能按照他的指点去努力,写出别具一格、拥有自己风采的儿童诗。
王宜振爷爷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诗人,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采访。
指导老师: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