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错觉》读书笔记二
发布时间:2016-06-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银龙

书 名
《教育的错觉》
作 者
赵宪宇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2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教师应该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尤其在做班主任期间,对这点感受颇深。学生出现问题时,最乐于接受的且教育效果最好的便是老师能换角色的从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多一些倾听,多让学生说说他的内心想法,再来解决学习或行为上的问题,比一味指责错误,痛骂一番,指出该有的做法来得有意义得多。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这次朋友借我一本《教育的错觉》,第一感觉就喜欢这样的封面,白的底色,一条清晰的路蜿蜒而行,与远方的路交错在一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思;黑体字“教育的错觉”在朦胧的背景中醒目地站立着。中国化的水墨,思索性的书名,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更有思维的警醒。在这样的好感驱动下,自然地,我翻阅了几页,一下子又被书中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
品读赵老师的文章,发现其以敏锐细微的触觉、睿智深邃的思维、幽默诙谐的笔墨披露违背教育本意的教育行为,善意地剖析、批评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现象,展现出大教育、超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思想。 “骂街的意义”;“慢点”;“天上没有馅饼而地上却有陷阱”;“难道隐藏起来的才叫隐私吗”;“忽悠考试”;“为了亮点却造就了黑点”;“哪个苹果最幸运”…… 一字一句深深地吸引着我,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着质疑,是因为我深深地希望你不被质疑。”读完全文,再细细揣摩这句卷首语,才深觉这是一种教育的追寻,一种生命的态度,更是一种理想的期盼。这自然让我们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赵老师的质疑,源于对教育的热忱。辛辣的讽刺、幽默的调侃、耐心的劝慰,莫不是发自内心对教育真正的热爱。
让我们和赵老师一同去感受教育的痛与痒,去进行深刻的教育忏悔。让我们的教育思维在“错觉”中警醒,理性地、健康地奔向教育的美好前程吧!
 
读者:  周银龙                         2016 年  3 月 15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