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顾静飞)
发布时间:2016-02-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静飞

 

读书 笔 记

书 名
帕夫雷什中学
作 者
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3.2.1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了校长工作。他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因此《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学”的典范。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这本书的第一章提到作者接触的一些人和事的描述部分其实并没有引起我的阅读兴趣,因为所写的跟教育无关,更多的提到是一些烦琐的杂事,评论于某人某事的言语让我感觉无味,原因可能是语言表达的区别,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没看懂。不甘于表面的停滞,我继续往下阅读,才让我在书中掏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追求,发现了雷夫的炽热的教育情结,从而开始啃读。捧着书读了又读,划了又划,笔记留在了书中,而思考的记忆则牢牢地刻印了心里。因为工作的需要,自身教育信念的驱使,我在书中提到的每一处能引起的思考或启发的地方都做了标记,由于年长记忆的问题使我读完后还得再翻几回,主要是文中的教育事迹触动了我,让我感动,让我思考。
一、我佩服雷夫的教育思想。
“做一个好老师不必随大流。”“我想给某些试图打破陈规旧习但又害怕看到结果的年轻教师提供希望。”他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看到统一教育体制下的教育会使我们的学生变得更糟糕,他认为如果这样的教育将使我们的学生以同样的步调,同样的方式接受引导和教育,过于简单的官僚教育是失败的。当然,这只提醒我们,可以在统一的体制中找到更适合教育发展的路子,哪怕“伤痕累累,坚持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需要更大的勇气与能力。确实,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需要历练更长时间,开发教育智慧,为成为一流的教师而奋斗。
二、我佩服雷夫的教育方法。
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只有一条,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认为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他对教育有着非常明确的计划与目标,在引导学生接受教育也有着非常明晰的方面,循序渐进,顺势引导。首先给学生灌输正确思想,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在班上标出醒目的信念目标,日日提醒,深入人心,简单的标语无声的宣告,无形地督察与提醒,按他们说的,这就是一种沉静的、坚决的信念。几年后,这信念成了教室里个性化的标志。联系我们的教育实际,这跟我们平常强调的班风、学风殊途同归,区别在于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理论性的文字要求,思考我们教室文化,我们做得不会少,如“勤奋、学思、创新”等标记每天活跃在学生眼前,也是沉默地警示每一个学生。但让我们不解的是,学生似乎对于教室的类似这样的标语不闻不问,不以为然。这样的现象自然而然地导致我们工作的无效,徒劳而无功。这得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让这些文字悬空或摆设了?是否让学生注意了?是否适合当今的学生了?或者说这些文字标语我们是否应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发展需要而作些必要的陈述呢?
雷夫老师认为“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他对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始终不渝。他在书中足足用了9页的文字述说了他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引导。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在安排学生阅读《人与鼠》时,想方设法地找来书籍让孩子们阅读,就冲着雷夫老师的这份热情,我们感动致敬。除了让学生阅读,他还重视共读分享。他曾说过“即使规矩阻碍了你,假如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无论怎样都会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他用了大量的书籍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改变了学生的人生。
教育的奇葩就从平淡中盛开!书中的描述丰富,实在,现实,还有更多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探索。雷夫教育情怀常人难比,他的思想启发我们,可圈可鉴的教育方法使我们如获至宝,他在书中多处提到信念与期望,如除了让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无事”外,还在发现了学生一些特殊举动,悉心教育、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雷夫的教育有酸甜苦辣;雷夫的教育热忱让人折服。回想从教三年来,沧海一粟,留下的是撞击猛醒,是久久思考,是默默追求。    
 
读者:顾静飞                2016年2月29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