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和教师的谈话
|
作者
|
JI.B 赞科夫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1980年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是近20多年来美、日、德等国家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全书分11章,深入浅出地概述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已成为当代苏联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必读书,它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和教师的谈话》指出,“师生之间相互有好感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由衷地尊重教师。友爱不仅不应削弱纪律,而且相反,应巩固纪律,使学生更好地遵守学位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这就不是表面的纪律和形式上遵守各项规定的制度。学生的行为发自内在的诱因,发自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级集体和教师面前应尽的义务。”(第27页)
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总渴望能被学生迅速认可,迅速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就使得他们急于和学生打成一片,甚至随意和学生开玩笑,希望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受到学生的喜爱。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学生面前一点威信都没有,说过的话学生当做耳旁风,班级管理很吃力。于是,有一部分老师得出结论,应该严厉的对待学生,继而马上换个面孔,态度180度大转变。学生一下子受不了这种巨大反差,开始质疑老师的行为,甚至对老师不友好,这就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对立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而造成的。
正如赞可夫所说“师生之间相互有好感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由衷地尊重教师。”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首要原则是相互尊重。对于教师来说,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正当权利。当然,这种尊重不是忍让,而是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做到换位思考,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尊重教师,能够体谅教师的难处,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当然,学生有时不尊重老师,也可能教师本身的示范不到位,没能让学生体会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与学生友爱相处,但这里的友爱是建立在尊重、和谐、快乐、共赢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读者: 杨晔 2015年12月1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