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我的大学》
|
作 者
|
马克西姆·高尔基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14.12.1
|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阿廖沙在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工役,受过欺凌,侮辱,戏弄,甚至还遭受过陷害和毒打,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认识到了人性的丑恶。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自暴自弃,相反,他积极面对,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中,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在《我的大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主人公阿廖沙是多么的渴望能够到大学进行高等的教育。但由于现实的残酷,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在一开始看到阿廖沙的愿望破灭时,我满以为他会放弃那个在那时看来是多么奢侈而不切实际的愿望,老老实实地做社会的底层,一直碌碌无为。但出乎我的意料,他竟将贫民区和码头作为它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包括大学生,初中生以及一些革命者,学到了在正规大学里面永远无法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它的见识面的同时,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也许,正是阿廖沙的那种坚强以及不畏艰难,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造就了他成就,使他异于其他那些碌碌无为,自暴自弃的人们。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且不说我们有机会就读大学,单是从我们的现在的自由和自由来说,我们就比他幸福很多。因此,我们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为之努力奋斗。奋斗吧!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奋斗吧!
|
||||
|
读者:陈晨 2015年12月1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