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笔 记
|
书 名
|
《教师的教育素养》
|
作 者
|
苏霍姆林斯基
|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6年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从文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和亲身经历,归纳了有关教师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素养的深刻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所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舞。更让我了解作为教师
应具备哪些教育素养以及如何才能具备这些教育素养的方法。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
|||
|
读者:秦丽娜 2015 年 10 月 25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