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笔 记
|
书 名 |
《清明上河图密码》 |
作 者 |
冶文彪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15-1-1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 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之中,贼影闪过,一阵烟雾袭来,待到烟雾散去,客船上竟出现了二十四具尸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表面上看,《清明上河图》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图成之时,北宋帝国的政治局势已紧张到极点。金、辽、西夏、高丽四国掣肘,方腊内乱,国势岌岌可危。《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风雨欲来,贩夫走卒之间,埋伏着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一股诡异沉重的气氛,弥漫在汴河上下;或许只有宋徽宗知道,一场席卷帝国的腥风血雨,已在全图正中的虹桥下荡起涟漪。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捧着手机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据说跟砖头一样厚的书。可见科技不仅环保还给人以错觉,纸张的厚重被食指划过屏幕的轻巧化解,砖头读来也不觉费神。 不过终究是书好看才引人入胜。从文字语言上来说,虽然我是个语言癌,但是<清明>以白话写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完全不觉突兀。作者自己填的诗词策文看得出功力与努力:八子论战、何涣殿试策文都写得让人神思一震,精神抖擞。大时代背景铺陈有致,细节的考究也不马虎:看到“二甲进士及第”这一描述时,我还以为终于抓到作者小辫子,心说难道不是只有一甲才称及第,二甲为出身吗?遂查百科,发现我所熟知的二甲进士出身是明清时期的称谓,而北宋时的二甲进士确实也称进士及第。宋朝这个墨客的时代可谓是被作者写出了十足的文人气息:变法不是剑拔弩张是群儒论战;阴谋不是金戈铁马般的恐怖血腥而是文人骚客式的怪异诡谲;商业熠熠的街肆河道与诗书治国的时代旋律并存,和谐却也异样。不禁想起一个令国人哀伤的古老议题:同是资本萌芽,为何宋朝时期的中国没有像文艺复兴时的佛罗伦萨一样诞生而后统治世界的资本主义?宽慰地来想,也许意大利人画画是为了卖钱,我们作诗只是为了度风月。 |
|||
|
读者:於柯 2015 年 10 月 27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