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9-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秦丽娜

 

读 书 笔 记

书 名
学生第二 
作 者
希贵
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收录的文章大都是近年来发表在各种教育报刊上的文字。笔者试图以此与朋友们分享一些思考问题与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如果从做教导主任算起,在管理岗位上作者已经有了二十多个春秋,尽管不敢自诩为老将,但毕竟也不能在朝气蓬勃的新兵队伍里装模作样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越来越清楚的是,如果不做什么事情,就不会有思考,所以,书中的文字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做出来的更贴切。没有管理工作的实践,作者甚至一句话也写不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段人生经历。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近来,读了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这本书堪称教育人本管理的一朵奇葩,全书9辑49篇随笔,这种仅看题目就给人无限遐想发人深思的文章,书中的案例都是教育教学管理一线的故事,可谓字字珠玑,无一句空言,特别是被作者那种细腻、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深深感染了。
在人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时,李希贵老师却响亮地喊出了“学生第二”的口号。教师也是人,他们的身体强弱、生命兴亡,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所以,当“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成为一个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先进教育理念时,“为教师幸福人生奠基”同样应当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感到不幸福,这些不幸福来源于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苛求等等。现在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国家对教育的加大投资,特别是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教师的措施,已经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且不用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暴风雨中辛勤劳作,不用经历日晒雨淋,不用担心今年是否风调雨顺;不用每天很早要上班,甚至过年过节还在加班,可以有寒暑假缓解压力,但教师幸福感还是很少。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校对他们专业成长的帮助的行动上,在学校对他们工作的肯定的言语中,教师的幸福堆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
教育是唤醒灵魂、人格塑造的事业,假如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抱怨者”,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得树立“为教师幸福人生奠基”的思想。要知道,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以师为本”建设教师队伍,是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以师为本促进教师的成长,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的优质服务。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仍体现学生发展本位的理念。
教育行为不当不能全部简单地归结为师德问题。关心教师的发展,就应当帮他们科学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培训应重视把帮助教师把现代教育观念变为现代教育行为。
增强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需要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体三者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高管理者人文素质,实现管理的人性化,预留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学校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及高层次的成长需要、自我满足的需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生命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
当然,关注的内在机制在于教师自身。教师自身需不断提升职业活动境界,推动生命价值实现。教师职业活动的理想境界,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将职业活动看做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手段。一般情况下,理想境界的实现需经历从外部的规范与责任到逐步内化形成自觉意识,最终以主人翁的态度追求教育事业,充分实现自我并成为体验幸福的自主体。就目前我国的教师群体来看,职业活动更多的是为满足谋生的需求,多是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缺少作为批判、反思和超越的能力。教师很难从职业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更不要说生命价值的实现。作为一名卓越的教师,不仅能“育人”,也应能“育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培养全面的生命观,在生命理念关照下,应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也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奉献、服务的同时,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定义感,否则奉献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因此,对教师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看了李希贵老师《学生第二》这本书,对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净化,更新了我们教育管理的理念。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李老师的理念确实让我受益良多,为我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读者:秦丽娜                               2015  年 9   月 25 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