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笔 记
|
书 名
|
《沉默的大多数》
|
作 者
|
王小波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2.10.1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早在大学期间,我的老师就极力推荐我们去看这本书,但由于某些原因,我到现在才将它抱回家。中国有个成语叫,沉默是金。又有句话叫,病从口进,祸从口出。有道是,枪打出头鸟。在种种因素之下,人们即使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每个人都在等,等那个第一个站出来;每个人都在沉默。最后造就了今日之中国。我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书,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之书。我虽为女生,但对王小波的书有点感兴趣。王小波说:"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人也一样。
“沉默”是精神癌症,打双引号是为了区别前者。沉默造就了怯懦的人,这些怯懦的、为人父母的人,他们会在克拉玛依大火时,说出令人心疼的“让领导先走”。沉默造就冷漠的人,他们是跳楼者楼下的起哄者、鼓掌者,他们是在他人面对歹徒的时候那些袖手旁观的人。沉默造就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式悲剧”,让我们感叹人性的丑陋,而谁又知到我们人性的丑陋,是我们自己亲自展示给别人看的,满脸堆笑的对别人说:“看,我多丑陋。”
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不做他人跳楼时的起哄鼓掌者,不做他人蒙受苦难时讥讽者,不甘屈服,敢于争取自己微小的权利。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律师在列车上买了瓶一块五毛钱的水,他问卖水的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说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票,律师毫不犹豫的将铁路局告上了法庭,胜诉了。大家以为他以后做火车会遭受到很大的困难么?没有,相反的,每次他坐火车,列车长会亲自把东西送上来,然后问他:“您是现在就要发票还是等下要下车了我给您送过来?”。权利,就是这样自己争取来的,尽管是微末的权利,你也不能放弃,因为一旦你放弃,你就会放弃得越来越多。不能做沉默的人,看着自己的权利慢慢被夺走,只留下自己自怨自艾。
首次接触他的文字,让我这个后辈对其文中经常提及的历史时期赋予极大地好奇和窥视欲,后来便看他提过的书,又四处寻找关于他写过的时代的书。如今读他的杂文,感触颇多。他的文字,容易读更让人附有兴趣的读。有趣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有趣更能激起人类的学习和探究动机。我喜欢他的文字,一如几年前的青春年少,只是很多文章读起来和当年的感觉有了很大的差别,也许这就是所谓人生的阅历和生命体之成熟吧。
|
|||
|
读者:顾静飞 2015年6月2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