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的教养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丽娟

 

读 书 笔 记

书 名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作 者
[美]丹尼尔?西格尔、[美]玛丽?哈策尔著,李昂译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真是难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给我的孩子?注定要重蹈覆辙吗?”这一切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不知有多少父母这样责问过自己,但可悲的是,在深深懊悔之后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循环中。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循环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不仅为你解答问题,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温馨的亲子关系。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我们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孩子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可以说每一天每一步都是崭新的,这个世界有太多新奇和美好让他们好奇。我们不能保证留在孩子脑子里的东西都是正面积极的,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孩子会从同样的事物中汲取哪一部分作为养分。小孩在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前,他对父母的无论是处事方式、对事的看法、还是价值观、人生观都是百分百认同的,如同老师带给他们的威信感一样,孩子性格成形期间父母的陪伴犹为重要。父母的行为会成为孩子生活的标杆,是表率,同时也是心理环境的最直接营造者,所以这亦让作为家长作为父母的我们感到责任感异常重大。
无可否认严厉是一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不分黑白的一昧严厉,久而久之,到孩子有自我的一套辨别是非的观点之后,可能会觉得父母是不是原则缺失,并不完全值得他相信。也有父母借口要给孩子威严的印象,因此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长时间沟通少,互动少,相处少,这种行为实在不得不让人觉得是在以此为托辞,逃避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大部分小孩都渴望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关注,即使他并不知晓他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才会有很多教育学家提出要对孩子实行奖励教育。当然,这个奖励并不是单指物质上的,它表现在语言、肢体以及物质等。无可否认严厉是一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不分黑白的一昧严厉,久而久之,到孩子有自我的一套辨别是非的观点之后,可能会觉得父母是不是原则缺失,并不完全值得他相信。也有父母借口要给孩子威严的印象,因此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长时间沟通少,互动少,相处少,这种行为实在不得不让人觉得是在以此为托辞,逃避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大部分小孩都渴望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关注,即使他并不知晓他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才会有很多教育学家提出要对孩子实行奖励教育。当然,这个奖励并不是单指物质上的,它表现在语言、肢体以及物质等。
读者:马丽娟                          2015年 4 月 1 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