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5-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静飞

 

读书 笔 记

书 名
《不做教书匠》
作 者
管建刚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1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社顶峰。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我才工作第二年,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但是我敢大声地向所有人保证:“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会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宗旨,尝试着做得更好。
“握紧你手中的麦穗”,假如你仔细琢磨是有些哲学道理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故事进行分析,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同的。
  首先问题的存在总是相对的。要看你如何去理解和解释。我们知道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没有比较哪能知道大小、美丑呢?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利进行必要的比较,然后进行删选。就像实验中这位哲学家的弟子们,他们有权利对麦田中的麦穗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再确定哪颗是最大的麦穗。若是你一开始就确定了它就是你最大的麦穗,那么后面的就无需再做任何努力与选择,只抱着它这颗最大的麦穗而早早放弃所有的追求,那他就失去了追求的过程,体会不到追求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艰辛后所得到的成功的乐趣,人生岂不失去了目标而碌碌无为?也许又有人说,早早的抱着那颗麦穗而放弃所有的追求和奋斗,这是容易满足而不求上进的类型,是虚度光阴的典型。
其次若是像故事中哲学家的这些弟子,他们为了寻求最大的一颗属于自己的麦穗,而对麦田里的麦穗进行反复比较,踌躇不定,总是盼望着后面的比前面的更好、更有刺激性,那么你也将好高骛远而一事无成。我想他们的错误就是在于没有抓住到手的机会,没有把握好时间的限定,当他们发现该抓住点什么时,韶光已不在。最美好的时光、最佳的机遇,不经意地在你犹豫不决的指缝中溜走了,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余遗恨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不珍惜自己现有手中的麦穗,想的、看的是别人手中的、旁边的、前边的、将来的,结果……
  所以,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既要抓住眼前的麦穗,也不要放弃后面的麦穗。在没有更大更好的麦穗时,你不仅要握紧手中现有的麦穗,还要不断地跟你后面发现的麦穗相比较,当发现有更好的麦穗时才能放弃你手中原有的。虽然看起来可能有点喜新厌旧、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感觉,但这难道不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吗?旧的不去新的怎么会来呢?人少了追求人生的价值那有何意义。有些事情是在不断比较、不断放弃中更新发展的。就拿工作来说,当没有发现更能适合你的工作时,你就要尽力做好现在的工作,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但如果发现有更适合你的或者你更感兴趣的工作,我想还是应该尝试去做,说不定后者可能就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通往成功的阶梯。
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目标。但在坚守自己那份目标的同时,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不管以后你的角色发生怎样的变更,你都要紧紧握住的手中的“麦穗”。我想,人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你身上的那份责任。
 
读者:顾静飞                             2015年5月9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