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书 名 |
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小学英语》有感 |
作 者 |
胡澄宜、黄小燕 |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3.4.1 |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这本书是常州市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胡澄宜老师和黄小燕老师以及常州市一线的英语老师们集体创作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字典,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全面概括了我们英语教学的各种课型,真是一本英语教学的百科全书。细细品来,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英语老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一个个课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节节精彩的英语课堂,真实自然,颇具一新,耐人寻味,值得咀嚼,着实需要好好内化,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课堂实践,从而让我们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喜欢,并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发展。一个课型范式,就是一个学习的精彩点。从“课型的主要特征”—“课型的实施流程”—“课型的实施要点”—“案例与分析”,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本书从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入手,由浅入深讲述了其中不同点。但我认为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单纯的,一味儿的在课堂上说教,而是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动脑,动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们在语境中感受英语,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 一、科学的预习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要做好预习。 科学的预习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的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听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每天布置好学习任务:针对那些比较简单,容易懂的内容让同学们自行学习,遇到难的,看不懂的就做上记号,对内容如何理解或是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备。经过课前预习,学生扫除了课堂学习的障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这节课才能学有所得,课堂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还可以用图片,手势,简笔画,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活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学生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上应让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对于要学习的内容20%学生自行学会,70% 合作学会, 10%老师教会,对于每节课上时间20%由教师指导,点拨和答疑,70% 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学生总结 巩固 检测。将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英语课堂上,我通常将同学们分成几组,在讲授完新知识后,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同学们,让他们分组完成对话练习,分组表演。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学习英语不再同以往一样只是一味儿的枯燥的学习单词,句子,而是更加侧重于在语境中学习,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以作为教师,要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
|
读者: 周小桔 2014年 10 月 22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