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4-10-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汤云霞

 

读 书 笔 记

书 名
《教育实话》
作 者
陈桂生
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4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教育实话》为陈桂生教授的教育随感录。作者从当代教育理论的视野拓展开去,审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教育炒作现象和教育舆论中的虚文、套话、加以辨析,实话实说。行文举重若轻,亦庄亦谐,耐人寻味。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近日,拜读了陈桂生先生的《教育实话》,对于其中的很多话语,深有感触。下面就对于其中的第二节也谈教学常规谈谈自己读后的一些拙见。
陈教授在书中说到至于某学校领导在检查课堂纪律时,因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而批评任课老师,其对错,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我觉得对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很有意义。在强调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的教育中,有些同志一味地追求课堂中学生的热闹,而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我们作为教师本身的义务:传道、受业、解惑。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地我行我素,这样的,又有什么现实意义。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对于本人这个毕业两年多的新教师来说,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这其中的
现行教学常规确有可疑之点。不过,其疑点不在保持安静状态,而在于导致这种状态的那种课堂纪律的性质。纪律有不同性质。如果说纪律是维持秩序的保证,那就得看所要保持的是什么秩序。是便于教师管理的秩序,还是保障学生自由的秩序?从前者出发,教学常规越密集,规矩越多,越便于管理。课堂死气沉沉便成为纪律的理想状态。从后者[学生]出发,每个学生无论是笑,抑或是哭,甚至是吵'',都无可无不可,但既以不妨碍别的同学自由为度,又须同教与学相关。以此为标准,便可把规矩的数目約束在必要的,不可或缺的限度以内。如是,也就把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的笑,哭,吵与无端的笑,哭,吵区分开来,只是不知道日常学习活动到底有多少笑料,怎么会惹人笑起来,争吵与争论有无区别?不管怎样,个人行为或情绪状态,一旦妨碍别的同学的自由,那就不能不加以干涉。如果这些''都不得用纪律机械地加以取缔'',那还有什么''秩序'',还有什么''纪律''可言。对于妨碍别人自由个性的那种个性,又何须教师去张扬?反之,着眼于保障学生自由的纪律,既给每个学生留下在课堂中自由活动的余地,也能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保持有序状态。这样的''教学常规''有何疑哉!
读者:汤云霞                             2014年  10月21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