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笔 记
|
书 名
|
教育的十字路口
|
作 者
|
张文质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4-10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开一扇教育之门,看到的是另一个视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心灵对教育的操守恒心。倾心的眷注中有哀伤、追逐、愤闷,而又充满期待。峻缓而又别有机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个个的教育故事,一丝丝的教育愁虑,一汩汩生命至爱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内功深厚而张力宛然。无不令人为之动容、随想,细细反刍而直抵心灵深处。 “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教育的十字路口》的意味。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将人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需要借助知识和爱来完善自我,并能够奉献自我;要实现理性和自由,人就必须拥有通过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和纪律的约束,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作为一个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爱、对善与正义的爱、对生存的纯朴和坦诚、出色完成任务的意识以及合作感。这五个方面是人类本性的基础。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内在统一性。人的智力不但存在于大脑,也体现在双手上。教育和教学永远不要忽视其要使脑力与体力有机统一的任务,不要忽视心灵在统一中求得自由的基本需要和渴望的有机统一。教学的结果是通过使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理性达到心灵解放的。必须让学生通过理解把信息主动地转变为心灵的生活,并且这样来强化心灵生活。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教师所提供的具体知识,都必须适应于学习者。随着学段的提升,这种具体知识会不间断地以同一方式发展,进而成为成人的科学,而且也只有到那时,这种知识才能臻于至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的知识到科学的知识,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科学、发展理性的。
|
|||
|
读者:赵雪霞 2014年4月 2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