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笔 记
|
书 名
|
教育的十字路口
|
作 者
|
张文质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4-10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开一扇教育之门,看到的是另一个视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心灵对教育的操守恒心。倾心的眷注中有哀伤、追逐、愤闷,而又充满期待。峻缓而又别有机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个个的教育故事,一丝丝的教育愁虑,一汩汩生命至爱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内功深厚而张力宛然。无不令人为之动容、随想,细细反刍而直抵心灵深处。 “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教育的十字路口》的意味。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马里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内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言之,借助于知识、智慧、善良意志和爱使个体获得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要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首先要求家长、教师能与孩子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家长、教师才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和精神需求,从而精心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流程,让孩子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强化道德观念、逐渐获得思想解放和精神上的自由。作为家长或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学,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以便在形成儿童的意志和情感上少走弯路。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对孩子道德的养成有正确的理解,避免用说教的方式宣讲道德。最重要的是要以此避免孩子被教育上的重大失误所伤害。读了这本书,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如何能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
|||
|
读者:赵雪霞 2014年4月 2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