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笔 记
|
书 名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
作 者
|
潘洪建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0-9-1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概念、价值追求,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问题,方便读者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介绍课程的构成要素和开发策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领域提供完整的实施策略。第三部分主要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和指导问题,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保障,阐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生活有多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就有多精彩。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 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慧眼发现身边现象
从2013年开始,“雾霾”就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成为网络搜索的热点。
今日,雾霾虽然过去了,警报也消除了,但是孩子们的思考没有停止。为什么会产生雾霾?地球妈妈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思考在孩子们的心头扎下了根,在他们的笔尖开出了花。
我们班学生的一首儿童诗更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我真想快点长大》,从前/白云朵朵饰蓝天/河水清清映青山,而现在/云朵换了衣裳/河水染了颜色,我真想快点长大/我要在每一个角落/种上大树和花草/我要让每天早晨/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我一定不让汽车尾气/发出熏人的气味,我真想快点长大/把白云变成以前那样美丽/把小河变成以前那样透明。
课堂上,我利用图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唤起学生对雾霾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不仅引起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关注,更让他们用诗歌的形式去提醒自己和他人保护环境。
2、慧心了解本地文化
我校地处农村,身边有着城镇学校所没有的本地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极其丰富的农村特色素材。以“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充分有效地挖掘了课程资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① “农”语:农民群众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蕴藏着祖祖辈辈的过人智慧。让学生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如: “捂三春,冻八月”,“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感受农民的智慧,感受农语的诗意。 ②“农”产:本地富有特色的物产也是课程资源,如水蜜桃、珍珠等。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说说这些产品的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学会向他人推销这些特产:可以用诗话的语言写解说词,写广告词,还可以利用诗配画的形式做宣传…… ③“农”景:农村有着未经开发的美丽,田野上的庄稼、花草、昆虫,甚至是农民春耕秋收时的热闹场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农景。通过带领学生在春日观赏桃花、秋日观察收成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农村孩子特有的乐趣。 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心感,给予了学生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赋予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发言权”,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
|
读者: 顾静飞 2014年4月13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