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书名
|
做最好的老师
|
作者
|
李镇西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2年12月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不能没有一定的“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要搞好学习,一点儿负担都没有是学不好的;问题是这种负担要适度,而且不是“无效劳动”。素质教育所说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显然绝不是减少应用的学习任务,而是在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增加其发展的目标,增大学习的有效含量,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因此,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肩负”,必然同时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科学地“加重”。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素质教育主张“减负”,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在日常教学中践行着减负,但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在一次次摸索中,我也渐渐明白,单纯的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成绩,这显然并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主张。
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各方面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训练,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审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其次,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备课负担就更重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者作业难而造成的,更多时候是源于一种“低效作业”的负担。所以,我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力求紧扣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且充满创造性,这大大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尤其是这样,教师可以创造各种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不仅可以布置书面作业,有时候,适当的口头表演,英语歌曲的唱诵,故事的演讲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同样也能起到对作业的巩固和检查的效果。当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减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增加作业的思维强度,更重要的是善于把自己的思路转化为孩子们的思路,教会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活动,给予他们创新的机会,从而体会到智力创造的成功乐趣。
当然英语学习也离不开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培养,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找找生活中的英语,动动手,做做实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一边动手,一边操练英语,创造这样的真实语境,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英语的各种正确运用,讲出更加地道的英语。
所以,对于减负,我们要落到实处,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
|||
|
读者:杨晔 2014年1月12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