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遗憾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3-1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晔

 

读书笔记

书名
做最好的老师
作者
李镇西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2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我自身的经验不足,工作不够细致,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这些并不是最不能原谅的失误,最大的失误在于有时候,我竟在有意无意的伤害着孩子的幼小心灵。
我教育孩子,有时候也是不太注意措辞的,带着随意性,而面对我们班一些学生,特别是我每天花了相当大的时间在他学习上,却收到极为细微成效的孩子,我确实也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好好思考过。有时候,我会当着好多学生的面问他一些问题,虽然极为简单,但对于他而言,已然是相当困难了,但我却执意让他回答,结果得出了“家庭是绿色”的这种错误,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哄堂大笑,这种笑可能更多的带有一种讥讽。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是在为难他,心里对他的“一切”已了然于心,却还要让这个已经受过很多次这样心灵“伤害”的孩子又经历了一次伤害。正如文本所言,‘每当“我”自以为“雄辩”自以为“尖锐”自以为“辛辣”的时候,学生的面部表情满不在乎而心灵却在哭泣。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可能已习惯于“我”的嘲讽而无动于衷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更是教育的悲哀’。
的确,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常常并不能客观的处理每一件事情,冷静理智的分析和思考每一个问题。每当课堂纪律不行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捣乱;遇到谁不做作业时,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永远是那些经常拖拉懒惰的孩子……无可否认,这种思维定势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可避免的会让我冤枉了一些孩子,伤害了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作为教师,理应好好呵护,所以对于我而言,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减少教学上的失误,另一方面,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心灵,减少教育上的“遗憾”。
 
 
读者:杨晔                               2013 11 28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