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书名
|
做最好的老师
|
作者
|
李镇西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2年12月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好教师有童心和爱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差距,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对我们班的很多男孩子而言,他们对宇宙,太空,机器人等都充满了无数好奇,而教师如果能与他们“畅所欲言”,便又多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途径。特别是对三年级的英语学习,常常要在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若教师能敞开心扉,与学生一同积极参与,这将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教师产生“亲切”之情。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这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孩子们缺点中的“可爱”之处。如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看到玻璃脏,便随手拿起一块抹布擦玻璃,但不知这块本身就很“脏”的抹布把玻璃擦得更加“脏”了,就这样,孩子把“好事”做成了“坏事”。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能因为他把玻璃弄得更脏而责罚他,而应用一颗童心去理解童心,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当做“可爱的缺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引导并理解学生。
当然,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以一颗朋友般平等而亲切的感情看待学生的行为,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理解问题,进行充满感情的教育。
|
|||
|
读者:杨晔 2013年 11 月 1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