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笔 记
|
书 名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作 者
|
苏霍姆林斯基
|
|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1998年8月
|
|
|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
||||
|
主要的问题:伟大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主要观点: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希望每个教师能够发自内心去爱每个孩子。
|
||||
|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
||||
|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深深尊敬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么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其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一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需要爱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身为音乐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甚至在困境中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
||||
|
读者:吴盛叶 2013年 10 月31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