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3-10-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晔

 

读 书 笔 记

书 名
给教师的建议
作 者
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4年6月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应该让每个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在从事积极的、独立的、个别的脑力劳动,教给学生独立工作。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每一次上课提问,回答问题的永远是那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也局限在这些学生手中,造成了好像全班同学都会做题的假象,但如果问问那些成绩中等或有些差的学生,他们仍然没有弄懂。而在字母的学习中更为明显,一旦有学生很快读出了这些字母,其余同学便可以“不假思索”的跟着前面的同学读出相应的字母,直接跳过了“思考”这一环节,以至于有些学生到如今都没有在课堂真正独立思考过一道题。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要过于迷恋集体作业的形式,不要造成一切都很顺利的假象,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草稿本,一旦老师向被提问的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各自拿起铅笔,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写上简短的,主要含义的答案,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独立的,个别的脑力劳动,同时也能让学生做到自我检测,将自己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做一个比较。
而具体到外语课堂,教会学生独立的,个别的研读课文,显得更为重要。外语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训练发音器官。所以,每一个人学生都要能单独地读课文,最好是小声地读。还应该专门分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默读,教师要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应当教给学生独立工作。
对于作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量,不同变式的作业,但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经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大一点,内容更丰富的作业,一旦他们做完基本的题目,可以额外做一些补充,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作为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学生当时没有解答出题目,教师仍要给出时间让他们把这道题解完,不要让他们错过每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应当学会积极的思考。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孩子们才能不断的领悟到新的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独立思考变成了孩子们的一种习惯,他们便真正爱上学习了。
 
 
 
读者: 杨晔                               2013年 10 月 30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