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忏悔录》
匆匆将卢梭的《忏悔录》看了一遍后,感觉很乱,就回头准备再看一遍。总的来说,我觉得卢梭过得很漂泊,不安定,他是一个平民,经历过很多的艰难,没看这本书的话,我压根没想到过这个人居然是这么顽强。
就从第一章开始说吧,让我觉得最有爆破性的一段陈述就是“不管何时吹起末日审判的号角,我都敢拿着我这本书走到审判者的面前,勇敢地说………”这段中卢梭很理直气壮的向周围的世界宣誓我就是我,我不会屈服,你们可以说我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但我必须让世界知道真正的我是什么样的,没有人可以比我更了解我这个人。是的,当世界都与卢梭为敌时,卢梭选择为自己申述,要反抗封建的压迫,也是向那些无知、被蒙蔽的人阐释事实。
幼年时候他所受的教育不是很长久,正规的由教师教的教育更是短暂。但是他喜欢看书。卢梭喜欢看书这个兴趣从他的幼年开始就拥有了,在拥有家庭关爱的时候他和父亲看过所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在少年时代虽然身为穷苦的钟表学徒,但仍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看书上。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通过读书,我内心深处高尚的情感被唤起,还纠正了学徒时代的种种恶习。”他博览群书,从古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一直到当代的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一直到自然科学读物,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在《忏悔录》中卢梭阐述自己拥有过欢畅无忧的童年,也拥有天真和善良,但由于被家庭教师的侮辱和不公正的待遇,开始讨厌甚至是痛恨这种教育。在卢梭看来,孩子本来是天真善良的,但是由于受到不好的榜样才会变坏。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卢梭在家庭中成长的时候即使有些小毛病,但都是小孩子常犯的,但当他走进社会,成为一名学徒时,面临的是黑暗的影响,比如在他人的唆使下偷邻居的菜。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封建势力正走向消亡的时候,但是却仍在垂死挣扎。他不能与封建势力隔绝但努力摆脱,拒绝皇帝赏赐的年金。出身于平民却拥有一颗执着向上的心,一步步向精神世界更丰富的地方走,封建的金钱和荣誉都没有把他留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处境,他越来越认识封建的腐败奢侈和没落贵族的虚伪。他觉得上层贵族与自己格格不入,有些甚至使自己赶到恶心和痛恨,当然我看到的卢梭似乎想要隐身但还是依附于贵族,自己不惜她们的钱财,但时时需要他人的资助。正是由于不平等才会导致他的矛盾的习性,也正如他在第一章中提到的“我在懦弱与勇敢之间摇摆不定,我成为矛盾体。最后,节制或者享受,欢愉或者谨慎,我哪一样都没有得到。”对自己的解剖,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善恶美丑,展示一个人所有的人性。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最后迫使人由善被迫转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