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在今天想盖一座像巴学园一样的学校估计谁都不允许,想像巴学园一样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啊,估计从头到尾只有学生会同意.巴学园可以说是孩子的天堂,是教育的一个特例。但我觉得在许多方面他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在学校中存在调皮捣蛋、不听话的糟糕的问题孩子,还有许多生理上有疾病的孩子。那些孩子大多都不能与多数正常孩子一样快乐的长大,老师对于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她们,家长也迷茫怎么将他们带大。其实,我认为巴学园的教育理念对特殊儿童特别适合。我们对于特殊儿童要树立她们的自信,不把她们当做特殊另类看,以一种“平常”的态度对待她们。尤其不要打击儿童的自尊,让她们去做她们想干的事,以委婉的方式告诉或引导她们。书中的小豆豆把钱包掉进了厕所,她找到厕所口,用长舀奋力得打捞,地上堆满了秽物,小林校长走过没有阻止,只是让小豆豆干完后,把污秽放回去。可以说校长把小豆豆当成是同龄人,但提醒小豆豆要把污秽放回去事实上是对这位还没有形成习惯的小豆豆的一种提示,让小豆豆自己去完成一样事,做到有始有终。我想阻止或是批评都比不上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吧。其实,看这本书不是看她小豆豆的成长史,而是要思考和学习里面的精华。
今天的教育就是对孩子太多干涉,不放心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跟着自己走,以致于孩子不像孩子,也不像成人。孩子很少自然的成长和融入社会,他们或早或迟得被强制带入社会。有些时候我们在想这些巴学园的教育在中国实施不起来,或许事实上是我们没有也不敢尝试去实施。是社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来才最终使得我们压得孩子喘不过来。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好的名义来逼迫孩子,而没有从孩子的内心和需求来为孩子着想。小豆豆的母亲没有将退学的事告诉小豆豆,也没有让小豆豆去别的小学上学,
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真正行得通。巴学园是小林先生向欧洲学习教育思想,回国后依照自己所受的教育创办了巴学园。没有理论基础不行,但不敢于创新、敢于实践,那么这只能是一个空想。像巴学园里绝大部分都是特殊儿童,但是巴学园并没有把她们当做是特殊儿童,限制她们玩的自由。在她们的成长历程中,相信这是一次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受教育阶段。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笔法朴实平淡,但给予我们思考的很多。今天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豆豆,可是她们也会像小豆豆一样快乐吗?每个儿童都有她的天性,她的纯真和她的一项出类拨萃的才能,只是发现的时间的早晚而已。每个小孩也不一样的,不要抹杀儿童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