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
洛阳中心小学 戚晓丹
最近看了《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这本书。刚开始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奇怪的书名吸引住了。大部分的书都是教老师上课要如何有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专业技术等等。怎么会有书要教老师学会偷懒呢?
翻开书看了一会,觉得这书写的真的有道理。就教师这个群体的整体而言,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几乎众口一词的发出一个相同的声音:做教师太累了!有些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像老黄牛一样下着苦力,一天天的超负荷工作着,累病了,累倒了。遗憾的是,这样的教师,学生不一定欢迎。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父母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学习走路,即使跌倒了也不放弃,而是鼓励孩子勇敢地爬起来,继续走,正是这样的一次次放手,孩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更多,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教师的悲哀就是善于“自编自演”,学生的苦恼就是该“动手”时不能“动手”。 教师的工作认真,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你是否学会“偷懒”。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了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事事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不要再做苦闷的教书匠,人人都应该争当教育家,努力当好学生的向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发挥自主性,打开知识之门,让他们自己走进去。教师要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研究,尤其是要发挥好班里尖子生的作用,用巧妙地提问,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给这些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能总结的让他们自己去总结。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的成功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