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03-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国峰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纵观各种定义我认为,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具体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
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该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
4、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生硬洪亮,表述清楚。
5、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7、培养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严守时间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指出:“儿童从小就应当接受严守时刻的训练,清清楚楚地给他们划出行动的范畴。”应该给自己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
以上所列当然不包括全部的学习习惯,但却都是习惯中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从心理的角度,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所以,我们要关注好学生的“第一次”,狠下工夫。过了这一关,坦途就在眼前。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时,首先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声音要响亮,身体要站直,面向老师,声音响亮。
2、"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时间,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养成好习惯,就要不断的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不仅学生要自觉坚持,教师也要做到坚持,教师要做到步步到位,环环相扣,不能因其它琐事而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置之脑后,要随时了解情况,随时检查,随时与学生相互交流,随时督促和提醒学生,“注意拿笔的姿势”“大家比一比谁做的最直”“那位同学写字最认真,我们来评一评……”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久而久之,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内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而这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就会形成的。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习惯的养成形式还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来强化,进行自我教育。让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个人讲,相互评,每个人都找出了自身的缺点,懂得了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应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我之后,学生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督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其他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对儿歌等形势非常喜欢,所以以编儿歌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4、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消极的制裁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要积极的鼓励,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同时要用评价的方式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比如某个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上课时我可以表扬他书写公正,勇于提问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同时下课找他谈心,告诉他要做好同学们的表率,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更加注意上课好好听讲,这样学生就会比较乐于接受。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同时我们以希望的形式给他提出努力方向,它的干劲会更大。在教育教学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写字姿势更好了,动作更麻利了,更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多一点鼓励,多一份希望,或许孩子会受益一生。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会学”、“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目标。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