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山洞》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3-0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瑶

 

一、案例内容:
1、欣赏童声齐唱《大家来做广播操》,并做广播操律动
2、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钻山洞》,并展开创造性音乐活动“钻山洞”。
二、案例写作缘由:
柏拉图曾经告诉我们: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因此我想让音乐和律动完美结合,追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目标宗旨:以“运动”为主题,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康和兴趣特点,鼓励孩子们“到阳光下去,到教室外去”,积极锻炼,打好健康基础。
由此我撰写了此课案例。请学生欣赏与运动相关的歌曲,感悟同类题材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异同。并且能够准确辨认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之能够顺利的参与创造性音乐活动“钻山洞”。在此,各项教学活动均体现“动”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解放手脚,让学生通过活动身体去感悟旋律的起伏!以“动”激情,以“动”悟乐。
二.原因探究:
1、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规律,低年级的孩子很好动,且模仿能力强,乐于模仿。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给孩子示范美,并结合孩子已有生活经验,通过最直观的教学模仿,感受广播体操中的美。
2、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本课的创造性音乐活动“钻山洞”,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在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必定遵循游戏规则。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他们便很乐意得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知识点掌握的就快。
三.辅导措施:
一、组织教学:律动《爱眼健康操》
评析:组织教学对一节课的基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虽然时间短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把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教师变得亲切。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律动练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为下一步学习莫定了基础。
二、节奏练习:
1、导入:爱护眼睛的同时,我们的身体也要时常运动保持健康哦!走路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形式。请仔细听铃鼓的节奏,拍一下走一步。
2、教师示范:矮人走——当听到二分音符节奏时,请学小矮人走路;
             高人走——当听到四分音符节奏时,立起身体正常走路。
评析:通过人们平时最常用的走路来感受不同节奏的变化,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专注聆听教师给出的节拍,协调身体做出准确的动作。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
3、教师用铃鼓重复拍打出二分音符节奏和四分音符节奏,请学生依照节奏做矮人、高人走运动。
待熟悉后,两种节奏可交替出现,并尝试运用脚掌的不同部位行走至教室的任意位置。
评析:我采用了“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多维”是指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组织、活动、表演、即兴创作、观赏、评价不再按照传统的线性思维设计和实施,而是在一个具体教学内容点上(如节奏),按空间维度来组织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给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创造提供最大空间和时间保证。“互动”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在频繁的双向交流中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
三、欣赏《大家来做广播操》
1、导入:我们小学生天天早上都会做操锻炼身体,是什么操呢?(广播操)
提问一:在欣赏的同时画彩虹,数乐句?
提问二:仔细看看老师都做了哪些动作?一会儿请你模仿。
2、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问题二的答案要按顺序说出并模仿出动作。同时,多媒体课件出示歌词,有助于启发学生回忆动作。
3、师:锻炼身体真快乐!请同学们一起面带微笑,跟着我一起动一动吧。
评析:好玩——通过画彩虹数乐句的方式,即形象又生动有趣,为音乐学习倍添一份色彩。
好奇——给学生一些小暗示,观察老师做操的动作是否和他们平时做的一样?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探个究竟。
好模仿——孩子的天性。音乐是审美艺术!模仿就是让学生认知美、感受美的良好手段之一。
四、新歌教学《钻山洞》
1、导入:偷偷的告诉你们,刚刚我们在做操的时候,有一只小白兔正在陪伴着大家呢!可是,它做完操以后又玩了一个游戏,一起来听听它玩了怎样的游戏吧?(钻山洞)
评析: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同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2、初听歌曲《钻山洞》,揭晓问题答案同时引出歌曲曲名。
评析:在音乐课上,聆听是至关重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提问,这样学生在聆听中可以自己找出答案分析歌曲。通常一首歌曲在学唱之前,聆听范唱至少需要3-4遍,有效率的欣赏次数越多,开口唱时的正确率就越高。
3、师:同学们想不想和小白兔一起来钻山洞啊?(想)
       想和小白兔一起玩就必须得跟上它的节奏。
4、复听歌曲,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试着找出小白兔跳动的节奏?
 (1) 教师挑选一位节奏拍的准确的学生起立,带领大家统一拍手节奏。
        并出示相应节奏卡片“二分音符”,请学生们跟着《钻山洞》伴奏音乐模仿小兔子模样,按卡片上节奏点点头。
 (2) 再次听音乐拍手,找出与刚刚那只“文静”的兔子不太一样,“活泼”的兔子的跳动节奏。教师同样挑选一位节奏拍的准确的学生起立,带领大家统一拍手节奏。
        并出示相应节奏卡片“四分音符”,请学生们跟着《钻山洞》伴奏音乐模仿小兔子模样,按卡片上节奏点点头。
评价: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诱导学生自己找出小白兔的跳动节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5、总结:我们一共找到了几种小白兔的跳动节奏?(两种)
         请学生说说两个节奏的区别,并能自主分辨。
6、请学生跟随音乐,按照教师出示的节奏卡片,学小兔子的模样在原地跳出相应节奏。
   (1)全班女生先跳,男生仔细观察
   (2)全班男生再跳,女生仔细观察
评析:音乐的“双基”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7、完整听赏《钻山洞》
提问一:歌曲唱了几遍?每遍有几句?(唱了两遍,第一遍有四句,第二遍有五句)
提问二:结尾处旋律是否完全相同?(不相同)
(1)找出为什么唱两遍的原因——认识反复记号
     四条竖线分两边,
     每边各有两个点,
     唱到此处不算完,
     回头再来唱一遍。
 (2)模唱两段结束句,区别对比。
8、找出相同节奏:
   提问一:第一句的节奏出现了几次?在哪里?(1、2句)
9、教师分别用正确使用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和去掉八分休止附的连音演唱,请学生区别那种事正确的。
   提问二:老师演唱两遍中,哪一遍体现出了小白兔蹦蹦跳跳的感觉?
10、介绍八分休止符的使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