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溢满校园、家庭
“你今天阅读了吗”这个口号在我们校园喊了两年;提倡学生广读课外书,并规定时间让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这计划实施了两年,成效到底如何?现在,我就来梳理一下,我们的现状如何?我已经做了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一、现状:让书香溢满校园、家庭,还在尴尬境地。
1.提倡自主阅读推广难。
从现状来看,我们学校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还是看成绩,成绩必须不低于镇平均成绩3分才有绩效奖,这样无形中给老师加压,熟能生巧,机械抄写、反复做题,甚至熟记几篇作文,确实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给老师带来名利双收。阅读,短期内只是培养孩子兴趣,但是可能不会一下子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也不可能给学校、老师马上带来荣誉,面临“学生光读书了,成绩不好,有什么用”的问责该如何解释?读书不如做题,立竿见影的成绩似乎更有说服力。所以,它的推广面临困境。
2.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还是得不到保障。
学生在校时间只有那么几小时,早晨学生进校以后,搞搞卫生,交交作业,拖拖拉拉,早读时间有限,还要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英语单词,数学公式,早晨仅有的一点时间这样被瓜分了,哪有读书时间呢?接下来,一天六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有点时间还想处理一下作业,抽时间来读课外书籍,太奢侈!中午倒是有点时间,虽然硬性规定,12点必须阅读,可是11:15吃饭,饭后数学课作、家作,英语家作、默写、课作都要完成或修改,这些事在12点前能完成吗?下午三点四十五分第一班车,学生必须准时去乘车。回到家里,语数英,三门功课的作业完成后,估计也该睡觉了,有时还有科学作业、德育办的任务,说实在的,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读书时间呀?
3.家长对课外阅读所起的作用还不是真正理解。
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家长对于读书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有的家长认为学生书本知识都学不好,哪有精力读课外书?有的家长想让孩子读课外书,可是看到孩子每日作业就做得很累,所以,为了孩子的身体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有的家长呢,他认为考试又不会靠课外书上的,把书本学学好才是真的,所以也不支持让孩子坚持课外阅读。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挣钱根本没用到多大的知识,所以读不读课外书无所谓。
4.教师也不是人人都爱读书。
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很难爱上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可是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看书时,有的批改作业,有的批评教育学生,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让学生不能够投入地去读书。教师读书氛围不浓,意识不强,读书成了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事情。再者,教师不读书,跟学生就缺少共同语言,无法沟通,对不上话,无法让学生信服,也会降低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
5.缺乏读书氛围。
良好的环境具有熏陶作用,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还缺少这样的环境熏陶。我们的学校近十年发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在大力投资,图书馆的旧书过多,虽然去年已经添置了一批,但对于过多爱读书的学生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读书活动组织得还太少,难得的读书活动与德育办的寒、暑假活动一挂钩,使得有效阅读变了味,要上交的读后感好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有了一定的措施,阅读的氛围有所好转。
为了浓厚校园读书氛围,大力推广阅读,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
首先,图书馆去年购买了教师阅读书目和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种类。
第二,每天中午12点定为阅读课,用于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老师也必须在这段时间自主阅读。
第三,学校校外网上每月每班必须上传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作文,一个阅读明星,与级部考核挂钩。
第四,学校每月在网上公布各班、各级部图书借阅情况。
第五,每学期初都要组织读书征文评比,学期末表彰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等。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有一些成效,有的班级每天中午无论老师在于不在,都能安心读书,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就整个校园而言,效果还是并不显著。我想,我能够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班级读书现状,再来做一下下一步的规划,至少,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并能从中获益。
三、怎么改变。
(一)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请大家多多包涵,今早我有些头昏。我凌晨两点才睡,读了一本非常棒的书,简直让我爱不释手。你们要听听这本书说了些什么吗?”从未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想,以后也要给孩子说一些类似的话,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流露一些阅读后的感受,分享阅读心得,让孩子们感受书的吸引力,更去激发他们阅读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书这么吸引老师呢?
利用学生的亲师性,为孩子们做一些榜样,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也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看,是向孩子推销“阅读”最有效的方法。这几年,我在读曹文轩、杨红樱、黄蓓佳等学生心中有一定印象的书,还有冰心奖典藏作品、彩乌鸦系列作品等,我还常常把书带到教室里给孩子们一起读,结果我发现,读这些书的孩子就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后来还尝试着写一些文章,并用QQ日志发表的形式给我传递她(他)写了新文章的信息!
(二)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的阅读中来。
我先选择一部分比较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鼓励他们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并一起写读后感经常向我传送他们的读后感,我及时在校外网上发表,为做得好的学生提供阅读明星的机会。亲子共读是一件非常温馨美好的事情,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读书成功的喜悦,也是提高阅读成效的有效途径。
(三)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想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先让老师读书的氛围更加浓厚一些。创造条件,教室长柜上放置孩子们喜欢的图书,让大家伸手就能拿到。班内安排图书管理员,每天安排2个人,设计班内图书借阅规则,按魏书生的做法,班级内图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管理。通过上学期的尝试,我觉得效果很好。
我们校园的走廊上,是否可以经常更换学校图书馆里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目,让学生能经常看到、了解校园图书的信息,这样让爱阅读的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能省时、且目的性明确。
在学生们常进出的办公室,也要放置图书架,让学生们看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读书很方便,能在报送作业的同时,看到老师也在静静地阅读,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熏陶感染。
(四)语文老师坚持给孩子们阅读。
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几乎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
四年级时,我曾经坚持过一段时间给孩子们读曹文轩的书,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得也很专注。记得有一次中午阅读课,我们在享受阅读时读掉了下午第一节的体育课,师生居然都没有发觉。
(五)实实在在上好阅读课。
阅读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课,我觉得确实是很有上的必要的。阅读课可以上成阅读推荐课,给孩子们推荐一些好的图书;可以上成阅读交流课,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质疑,续编,等等,形式可以多样,根据孩子们阅读后的需要设计内容,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的思想交流碰撞。
(六)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会让孩子们更加喜欢阅读。比如,我们可以定期举行读书漂流活动,读书竞赛活动,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读书小报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充分展示读书的收获。
(七)实实在在地去做,并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措施。
我想,所有的工作我们都实实在在地去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想法,做法;如果人人、班班、家家都坚持着这样做,真正让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由顺畅,那时,我们的校园、家庭真的到处会溢满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