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 以点带面
发布时间:2010-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仲良

 

抓住关键 以点带面
——《太阳和影子》教学例谈
  蒋仲良
《太阳和影子》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就教材来说,这一课共有以下几个教学点: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高度;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讨论其变化规律;3、预测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太阳位置的关系;4、做一个小实验,模拟太阳位置变化,理解它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从教学内容来看,这一课似乎比较繁琐。单单几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让人觉得头晕,什么太阳的位置、太阳的高度、影子的变化规律、温度的变化规律,太阳位置及高度与影子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些似乎真会搞得人晕头转向。但仔细一想,这些教学内容都和一个概念有关,那就是“太阳的高度”。“影子长短的变化”及一天中“温度的变化”,都和太阳的高度有关,即:太阳高度低,影子就长;太阳高度高,影子就短。另,一般来说,一天中间,太阳高度低,温度也低;太阳高度高,温度也会高。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太阳高度”这一个概念是这一课教学的关键点,而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还知道,学生往往会将“太阳高度”错误地理解为“太阳到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因此,这一概念还是这一课教学的难点所在。这一概念还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之关键!也是,抓住这一个关键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至于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也能理解,即太阳在东,影子向西;太阳在西,影子向东。这一内容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画一画印像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学生自然将太阳一天的位置及高度的变化画了出来。在交流同学们的绘画结果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太阳和地平线的中点连成一条线,让学生注意这条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并要求学生注意,随着太阳的升高下降,这个角度也在变大变小。这个角度也就是太阳的高度!学生理解了这一概念后,再乘热打铁,组织学生走出实验室,像课本上一样,用自己的小拳头量一量太阳的高度(单位为拳头个数),整个过程化去了近二十分钟。只是有两个班级因为天公不作美,在教学这一课时遇上了下雨天,外出活动也就只能取消了。总之,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抓住“太阳高度”这个关键点进行教学。而后,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太阳位置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太阳高度及影子长短之间的关系。由于对“太阳高度”这一概念理解得比较深入,后面的内容教学起来也就比较省力了。至于“太阳高度”和一天中“温度变化”的关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的概括。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学生说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是没什么规律的,如突然刮风下雨,温度就会下降。这种质疑正是教者期盼的,这说明学生在比较全面地思考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教者心里很清楚,这个温度的变化是大气运动造成的,与太阳高度关系不大。在气候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就是和太阳的高度有关。要是再有学生提出,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不是在太阳高度为九十度、即不是太阳正好在顶头上的时候,而是在下午二三点钟的时候。这就应该大大地表扬这个学生观察体会得比较仔细。还真是这样,由于地球被大气包裹,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来说应该在下午二三点钟的时候出现;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一天中最高温度就应该在太阳高度为九十度时出现。
总而言之,抓住“太阳高度”这个关键,由点及面,以点带面,这一课的教学会变得顺畅得多。只是你得好好准备学生的质疑,因为这一课还涉及了气候与地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