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滋养生命
发布时间:2010-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朱伟

 

书香校园,滋养生命
――洛阳中心小学课外阅读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朱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如何让孩子重拾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书香校园 滋养生命 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
正文: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阅读教学呼唤的更多的是宽容的空间,呼唤弹性的阅读机制,呼唤对阅读的重新解读和认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一片沃土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他还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了。由此可见,教育首先意味着读书。要读书,首先就是要营造书香校园。
一、       课外阅读的目标:
总目标:让读书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快乐的习惯;用读书建立学习的共同体,培育书香校园的文化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源泉。
教师目标:用读书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铸造完美的人格,用读书提升生命的境界。
学生目标: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拥有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能够品尝读书的乐趣。
二、       具体措施
书香校园的建设,大致从五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是环境和氛围。
人是社会的人,学校、班级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是很重要的。可利用一些富有哲理的语言书写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会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比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今天你阅读了吗;阅读让师生精神起来……
学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第二是物质载体
在教室里为学生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
鼓励学生带一些好书来学校,放在班级的书柜上,经常换换。同时全年级各班的图书可作交流,形成一个图书流通的渠道,大大扩展学生所获得图书的渠道。
同时要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对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对适合学生看的图书进行归类、集中,便于学生的借阅。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身心的特点,采购一批优秀的图书,进行课外读物的增补,让图书馆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要保证图书馆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借到书,看到书。
第三是方法
1、先“放”再“收”。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其实,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保证“读书”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加上贪玩好动,除个别天生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需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地“加温”。虽说是课外的阅读,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周开设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有时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阴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如能做到让学生自由而自学地
畅读课外书籍,必将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教给“读书”方法。
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总之,要严格要求,教给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学校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一系列的课外阅读的书目表供学生参考,并把70首要求背诵的古诗一一列出,供学生诵读。
第四是活动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引领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
1、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姻”。充分利用阅读资源:《课外拓展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
2、充分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让学生轮流上台讲一讲自己读的课外书,向同学推荐好的书目。
3、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交流、欣赏会,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好书的信息,提高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在交流中获得启示。并可根据交流情况评选“读书之星”。
4、开展故事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设立竞赛奖;也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还可根据学生家里的课外读物,评出不同星级的小书屋……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5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6、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
7、利用校园及时通,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第五是评价
有了有效评价读书情况的方法,才能有利于读书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学校可以在班级里评选“读书之星”,学生会因为得到了一颗星就很激动,读书的兴趣更加浓烈。在班级之间评选“书香班级”,“书香班级”的红旗是流动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只有班级读书活动搞得好的才能得到。甚至可以推向社会,评选一些“书香家庭”,利用《家长报》广泛宣传,借此推进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