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快乐情境 生成快乐习作
发布时间:2010-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唯婷

 

创设快乐情境 生成快乐习作
江苏常州武进洛阳中心小学 姜唯婷 213104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依然制约着学生们的习作。作文素材的缺乏,致使“言之无物”的通病在小学生作文中肆意蔓延,学生“听说作文,如见猛兽”。《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论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努力创设学生习作的情境场,诱发学生习作的欲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写好一件事的快乐;实物情境中,生成写好一种物的快乐;模拟情境中,生成对话训练的快乐;游戏情境中,生成写好一个场面的快乐;想象情境中,生成想象习作的快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设 情境 学生习作 快乐
[正文]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数作文教学课堂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做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既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于是,“言之无物”的通病在小学生作文中肆意蔓延着,学生“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显然与狭窄的生活空间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关联,但更多的是,教师未能设置很好的习作情境,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工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学生习作的情境场,诱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会写”、“我乐写”。
1、实物情境中,生成写好一种物的快乐
实物情境就是以实物原型为主的情境。作文课堂中出示实物、标本,这些实物因为其具体化,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于感受,易于理解。凭借实物情境,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直观地生成“写一种实物”的快乐。
国庆节过后,班里有位同学换了个新书包。一进教室门就引来同学们的一阵赞叹。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哪还有心思上早读课。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新书包指导学生写作文。
在征得这位同学同意后,我把她的新书包拿上了讲台。当我向学生出示这个漂亮的书包时,有孩子天真地问:“老师,你是不是也喜欢这个书包啊?”我回答道:“我是很喜欢,你们喜欢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好好观察观察,好吗?”“好!”学生们脸上笑开了花。
于是,我让学生一个一个轮流观察这个书包。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只用眼睛看一下,我进一步指导该怎么观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轻轻摸一摸。”
这下,学生发现这个书包不是用红布做的,因为它摸上去软软的,闻起来有一股像皮革一样的味道。我又找来一个布书包给学生看,两相比较,学生们明白了这是用人造革做的书包。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红书包,它是用人造革做的。书包的正面画有《天线宝宝》的画,反面是个双肩背带。”通过前面的观察,学生们从书包的局部——颜色、质地、式样写到书包的整体,写得很有条理。
我继续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探究书包里面的情况。学生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写一种物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有的同学这样写道:“打开书包,中间有一块浅蓝色的布把书包分成两层,一层大的,一层小的。大的一层里放着一个五光十色的文具盒,上面画着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扛着一个大蘑菇,耳朵竖得笔直,眼睛圆溜溜的,嘴巴是三瓣嘴,胡子很长,你看它多神气啊!还有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英语书,其余的是一些作业本。”
有的同学是这样描写书包中的课本:“音乐课本上画着两个少数民族的孩子在跳舞。一个是女孩,一只手扶住顶在头上的水果盘,盘子里有苹果、沙果和葡萄,她边唱边跳。另一个是男孩,手里拿着手鼓,一手敲一边跳,他们玩得真高兴!
因为有了仔细的观察,所以学生们将书包内的各种物体写得很具体,很通顺,进而有的同学还大胆说出了自己和书包的关系:“我每天上学背着它,放学也背着它,它真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总是把书包整理得干干净净,把课本放得整整齐齐,我是多么爱我的书包啊!”
确实,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实物情境,指导学生快乐地观察一种实物,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还会用鼻子等感官,全面地了解一种物,这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观察习作的快乐,使写的文章更具体生动,从而感受成功地写一种物的快乐。
2、生活情境中,生成写好一件事的快乐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来呢?
置身生活情境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情境之中,用感官捕捉描写内容,把握住客体对主体的感官刺激和由此引起的情感体验,用文字把事物的本态描述出来。利用真实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迅速捕捉瞬间灵感和内心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强烈的感受。学生浸染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词语伴随着鲜明的形象和情感色彩进入他们的意识,贮存在大脑里的词语就会外显化,从而写出富有特色的生动的文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指导他们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留心观察生活,从这块生活的土壤上更多地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可以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有机会的话可以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成一潭活水。
去年学期结束时,我班有一位老家在四川的孩子悄悄地告诉我,他要回去了。地震过后,家里的新房子已经盖好了,妈妈要带他一起回老家了。想到同学们相处这么久,情深谊厚,今朝分别不知何日再聚,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传递友情的机会,我利用班会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送别会,会场的气氛可想而知。同学们流着泪在留言簿上留言,握着手互道珍重,连平日最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也随大家含泪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整个班级被一种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在这动人的情境中,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事后的习作中,学生那浸润了真情实感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之间的情谊如此深厚,在那流逝的岁月中,我并没有珍惜他的存在;而今日,望着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竟然也会有一种失落感……朋友,一路顺风。请不要忘了不远的地方你那可爱的校园,关心你的老师和一群兄妹般的同学……我们期待着你的消息。”“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难忘那留言簿上真诚的祝福,难忘送别会上那动人的歌声,更难忘那执手相看的泪眼……好兄弟,无论你在哪儿,我们永远牵挂你!”
一场送别,引来学生真情的告白。学生的情感是那么真挚,表达是那么细腻。正是这场送别会拨动了学生心底的那根弦,让学生的语言变得那么真切。
3、模拟情境中,生成对话训练的快乐
模拟情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特点的目的,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人或物的特点,为写作积累生动的习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孩子们对这个节日有所耳闻但不甚了解,也不太重视。事实上,这个节日或者具体一点说这种行为意识对孩子今后的日常生活却非常重要。我结合这个节日的意义,既注重培养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又结合模拟情境,指导学生习作,使作文与育人完美结合,做到“文道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有关信息,便于学生进行“维权”行动,我在对话训练、模拟情境表演前,指导学生去做一定的调查,比如,大家在购物中都曾遇到过哪些欺骗行为?遇到这些情况时,大家是怎样对待的?这样会使模拟表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先请大家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生1:上次妈妈从街上买了几斤苹果,拿回来才发现很多苹果有虫洞,狡猾的摊主用商标把虫洞贴住,外面一点都看不出来。后来妈妈去找他,差点跟他吵起来……
生2:我爸爸最倒霉,买了一双新皮鞋,高高兴兴地穿着去上班。走在路上,皮鞋就张开了“鳄鱼嘴”,害得爸爸一点面子都没有。后来找了个熟人才退掉。
……
生5:前两天赶集,我花50元买了个玩具,结果回去拆开来一看,居然是坏的,气死我了!
师:看来,社会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现在他(生5)遇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生:(异口同声)退货!
生3:爸爸告诉我,从黑心的摊贩那里买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退货可不容易,要讲策略的!
师:现在,请倒霉的买主去退货吧!看看他行不行!
生5:(走向生4)老板,刚才我在你这里买的玩具有质量问题,我要退货!
生4:(态度蛮横地)这不是在我这里买的,去去去!别耽误我做生意!
(生5恳求了半天,没有结果,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师:这一次失败了,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生3:他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没有发票,当然没办法让老板认帐,所以失败了。
师:说得好,以后大家要记住了,购买商品时,应向对方要发票,着不光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购物凭证,还可以避免摊主偷税漏税。
生6:他讲话没有礼貌,所以老板不高兴,没给他退货……
师:这种场合,光讲礼貌有用吗?下面再来试一试。
生5:(满脸笑容走向生4)叔叔,您好!对不起,我打扰您一下!我刚才在您这里买的布娃娃有点问题,您给我换换吧!谢谢您了!
生4:什么?我的布娃娃有问题?有没有搞错?即使有问题,也是你自己拿回去搞坏的,不退不退……
师:他又失败了,大家讨论一下,如果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光讲好话有用吗?
(生纷纷发言,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找准对方的弱点,才能出奇制胜)
师:现在我们再试一次!
生5:(再次走向生4)你卖给我的商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今天你必须给我退货,不然……
生4:(还是很蛮横地)不然怎么样?
生5:你采用欺骗的手段推销劣质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买了这样一件商品,你会怎么想?你不肯退货,我就天天拿着这件劣质商品来麻烦你,大家看到你这里卖劣质产品,以后都不买你的东西了;我会打110报警,相信人民警察是会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我还要把你卖给我的劣质商品送到消费者保护协会,他们一定会为我做主的。到时候,你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生4:(想了想,赶紧满脸堆笑)别这样,别这样,我退还不行吗?
师:大家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买方遇到的这种情况。这时,我们千万别委曲求全,吃哑巴亏,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会了怎样与卖伪劣产品的摊主斗智斗勇、巧妙对话,增长了生活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指导总结写“维权事件”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学生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等,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快乐、轻松地掌握写对话的方法,也成功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全体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生存技能训练。
4、游戏情境中,生成写好一个场面的快乐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情境在孩子学习知识以及能力提高方面起关键的作用。
游戏情境是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行之有效的一种情境方式。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我们教师机智地处理快乐游戏和重点指导习作方法的关系,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就生成写一个场面的快乐。
很多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而游戏过后,仍然无从下笔,没有做到认真观察,仔细聆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玩游戏时,一定要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游戏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玩,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而玩。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一边玩,一边用眼睛看,用脑子想,用嘴巴描述。还可以穿插安排让学生或者教师采访,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游戏动作、游戏心情,做到用词准确,使学生的语言规范。
比如,教师可定格游戏中的某一个体态姿势。让学生口头表达,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神情的描写,使学生理解在游戏中的不同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信息,及时相机引导,依学定教,并且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采访、学生采访的方式,是一节课中的亮点,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
每年三月份,学校德育办都会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生命教育周”活动。今年,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残疾人”,学生扮演“盲人”、“独臂人”等,自由选择做一件事,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以激发学生更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同时懂得珍爱生命。
在游戏前,学生兴高采烈,觉得很好玩,嬉皮笑脸。而游戏一开始,学生们就开始手忙脚乱,有点急不可耐了,再后来,有的同学就脸涨得通红,不再觉得好玩。有的在教室里摸索了半天也没找到自己的座位,有的干脆用嘴巴帮忙咬袖口,……
在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我让同学们扮演记者去采访“盲人”:“请问叔叔,你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吗?”
有的“盲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明明知道座位在哪,可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走了半天也没能找到,还东撞一下,西磕一下,搞得‘满身是伤’。想想盲人平时走在车来人往的马路上,该有多危险呀!所以我要劝大家好好保护眼睛,等失去了,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然后,我们又去采访“独臂人”:“请问大叔,你穿衣服遇到哪些困难?”
有的“独臂人”情不自禁地说:“我想把衣服的领口往头上套,我一只手伸进去了,可头怎么也套不进去。我起先以为用一只手穿衣服没有什么难处,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看起来简单的事对于残疾人来说确实难于上青天,残疾人的生活真是不容易啊!”
有的“独臂人”感慨万千:“我今天只是体验残疾人穿衣服的困难,就感觉到他们生活的困难,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要面对多少我们常人所没有面对的困难,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
听着采访同学们所说的感受,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在游戏的情境中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也懂得了要珍爱生命,更积累了习作材料。
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孩子在习作过程中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游戏情境激发了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维系纽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由此可见游戏情境的重要性。
5、想象情境中,生成想象习作的快乐
想象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想象情境,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生成想象习作的快乐。想象情境是指通过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已经获得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将阅读中形成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而产生的情境。
近几年,随着“书香校园”工程的逐步推进,班级里掀起了一股股的读书热潮。我抓住这个阅读契机,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阅读好书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情境,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如,《木偶奇遇记》中可爱的小木偶——皮诺曹深受大家喜欢。他那个会变长的鼻子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大家,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然后我选择其中的仙女查问皮诺曹的金币片段让学生想象谈感受。即当皮诺曹撒谎而长出长鼻子时,同学们会有什么心情?
生1:我想到自己也对老师撒过谎,就很担心自己也会长出长鼻子。我急忙一摸自己的鼻子,庆幸还没变长,以后我再也不撒谎了。
生2:我心想,皮诺曹啊,你可不能再撒谎了。要不然,又会受到惩罚的。
生3:我想起了一首儿歌:说谎话,害处大。害自己,害大家。从小要说老实话,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我明白了人人要诚实,诚实是无价之宝。
学生们说得很有道理,也确实能从中受到“不能撒谎”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我培养学生现象能力:“第二天,皮诺曹又逃学到树林玩,又撒谎,他会怎样撒谎?又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来当一回童话作家。”
学生一听,立即对这个想象情境产生了兴趣,于是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当小松鼠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时,皮诺曹脸不红心不跳地说,他身体不舒服。话音刚落,他的鼻子就长长了一大截。小松鼠让他回去好好休息,皮诺曹居然说他在为妈妈找一个最满意的生日礼物。话还没说完,他的鼻子就越变越长,差一点就顶到旁边的大树了。”有的说:“烈日当空,当皮诺曹累得躲到小狗的屋檐下时,小狗发现了他。好心的小狗把他领到家里,问他渴不渴时,皮诺曹却死要面子,说不渴。小狗拿出冰镇饮料给皮诺曹,可皮诺曹却因为长鼻子顶住了杯口怎么也喝不到嘴里,渴得嗓子直冒烟。”通过想象情境,学生能想象到很多有趣的情景,写好想象作文也就不成问题了。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善于想象而已。”我们应该坚信学生都是“小作家”,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一个学生本身潜在的创造想象力诱发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与被教育者相互渗透,使双方得到升华。
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梢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实践证明,情境式作文教学因优化了学生的作文创作环境,符合小学生的习作心理,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小学语文教师(吴立岗小学作文教育研究专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增刊
[3]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六期
[4]小学教学(语文版).河南教育报刊社.2007年8月
[5]谈课堂作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曹友华.
http://{域名已经过期}/article.php?id=399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