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专题 组织动态 师德风范 师能提升 小组活力 教工文体 教工之声 绚丽夕阳 休闲养生 政策法规 网站首页  
  教工之家 更多>>
团队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 03-23
关于教师团建活动的通知… 03-17
"捕捉最美师魂,凝聚教… 03-05
洛阳中心小学开展教职工… 01-16
洛小召开第八届教职工代… 01-09
关于举办2025年教职工趣… 01-09
关于召开洛阳中心小学第… 01-07
洛阳中心小学举行退休教… 01-07
六年级1办168爱生行动记… 05-10
  最新更新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 06-28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 06-28
洛小党支部开展党员学习… 06-23
修师德 炼师艺 立师表 … 06-1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 06-1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 06-13
以教育强国使命为引领,… 06-12
军工铸剑梦 启航复兴路… 06-12
淬作风砺初心 铸师德固… 06-12
淬作风砺初心 铸师德固… 06-12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工会专题网站>>教工之声
以人为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8-06-30   点击次数:   作者:胡星燕   来源:原创

以人为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终生发展。我们现在把这“以人为本”里的“人”换成了我们教育的对象“生”,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可是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还得关注一下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们的身心发展。教育应该是让受教者和教育者都有幸福感,这才能实施教育初衷。

一、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1、要提高教师待遇。教师队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教育,为学校,为学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生存状态应该受到大力的关注,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更加发自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特别是提高班主任费,优化教师生活条件刻不容缓。

2、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很多学校电脑不够用,往往很多老师用一台电脑,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对那些老化的教学硬件应该给予及时的更换,保证教学秩序有效进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仍旧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从而为九年义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时代的动向,与国际接轨。

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充分重视,不能停留在原地,要时刻准备着更换新鲜血液。

首先,培养教师素质,要有针对性。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区别对待,并且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岗位成才,这样才能使学校在老教师退休后衔接得当,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继续做好大学生毕业支教、授教工作,要求所有刚毕业的教师在一两年内不论男女,必须到乡镇中小学支教、授教。

三、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老师的工作压力。

老师都觉得累,什么累呢?心累,其实如果一心只搞教学也不存在着累,自己熟悉的东西,天天摸也不觉得辛苦,累的是有很多的琐事。各级的比、学、写,让老师无形的疲于奔命,忙于应付。还要同头比课、同校比课、同片比课、同区比课,一学期几乎每个星期都不消停的比,就是不怕也比怵了,比反感了,这不是压力吗?当班主任的老师更是每天心力交瘁,现在的孩子们问题那么多,他们就是弱势群体,需要呵护的对象,无论你对或不对只要出了差错,都是你不对,有谁又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老师们责任心的懈怠,不是老师缺少良知,是被现在的教育现状给逼怕了。

四、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增强老师的工作能动性。

孩子们需要尊重和鼓励,老师们需不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很多的条例定的都是老师不能怎么怎么样,或者是老师没有做到这个就不给优、不给晋级、不给绩效。我想如果在企业里,这应该是个很拙劣的领导者,老师就靠那么点工资生活,绩效全拿也要拼死拼活,一点没有做好还全年没有戏,做到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那谁愿意去做呢,应该把机制反过来定,多点鼓励,多点奖励,做好做差不一样,按劳分配,按效定级,等级细化,不搞大锅饭,不搞模糊主义,在正常的生活保证下重奖个性创新的实效人员,调动老师自主的工作学习,争先创优。

以上都是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够为教育献上良策,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效,做到让老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胡星燕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教师  13584359313)

窗体顶端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